前位置: 网站首页 > 白领读书 > 正文

柯布西耶:前浪后浪不如全世界流浪

来源: AssBook设计食堂  2020-05-08 12:02

何冰,作为中老年演员中最受B站小朋友喜爱的代表,给我们讲述了一个浪里白条的故事。

这是AssBook909篇推文

作者 / 食堂君

AssBook设计食堂 / 聊聊设计之外的事儿

B站的一波后浪,把朋友圈都拍到沙滩上。

何冰,作为中老年演员中最受B站小朋友喜爱的代表,给我们讲述了一个浪里白条的故事。

作为建筑师,你可以听何冰闲扯“奔涌吧后浪”的故事——

也可以花4分钟,跟着勒·柯布西耶(Le Corbusier)到全世界流浪。

安藤忠雄说:“旅行,造就了人。”

柯布一生热爱旅行,

这对设计的影响是逐渐累积的。

他从小在瑞士学习的是制表,

后来才逐渐展现绘画和建筑的才华,

十八岁就设计了第一栋宅子。

那时他还是个瘦瘦的青年

夏尔·爱德华·让纳雷

(Charles-Édouard Jeanneret) 。

有好几年时间,

他都是半工半读的状态,

老师却非常鼓励他学习建筑,

建议他到意大利北部旅行。

其实,从16世纪开始,

欧洲贵族青年就养成了壮游的习惯,

以“巴黎-罗马-威尼斯-佛罗伦萨”为主线,

感受欧陆文化的魅力。

在20岁的第一次远游中,

柯布绘制了很多精致的建筑速写,

其中包括了佛罗伦萨大教堂。

这座城就是徐志摩诗中的“翡冷翠”。

除了写意的绘画,

他在笔记本上还画满了

建筑草图和细节,

例如比萨奇迹广场的建筑大样。

1908-1909年,

他在法国建筑师贝瑞的事务所实习,

成了一名制图员。

1910年,柯布 受学校之托,

再次出行到柏林研究德国装饰艺术。

他在德国也接触到了

一样非建筑科班出身的密斯·范·德·罗。

没有显赫出身,也没有高学历,

有的只是对建筑的热情。

第一次远游4年后,

柯布又开始了一场4个月的旅行。

旅行的目的地是欧洲东部城市。

▽柯布西耶的旅行笔记

满怀心事,却不知道跟谁说,

旅行就是他跟世界对话的方式:

“人是不会厌烦旅行的。

人只会因这种爱好而变得稍稍像个贵族。”

他给在一封信写道:

“ 我打算从德累斯顿出发,

取道布拉格, 穿越波西米亚地区,

然后是维也纳,

布达佩斯和君士坦丁堡。

▽克尼热男士户外用品店,维也纳

▽维也纳住的旅馆速写

▽加布罗沃的教堂,保加利亚

这场旅行 跟流浪也差不多。

在保加利亚大特尔诺沃时,

他因为无法忍受住宿条件,

就在大树下睡了一晚。

▽大特尔诺沃,保加利亚

土耳其的清真寺非常宏伟,

给柯布留下了深刻印象:

“阿德里安堡出现了。

这个城市就像被广阔的高原托起,

浓缩成一座辉煌的圆顶。”

▽阿德里安堡的商栈

▽马拉马拉海上的帆船,伊斯坦布尔

▽从塔克西姆眺望伊斯坦布尔

只是有时候太穷了,

柯布连廉价旅馆也住不起了,

就喝水吃面包,

躺在露天长椅上睡觉。

▽苏莱曼清真寺,伊斯坦布尔

▽苏莱曼清真寺的西北面,伊斯坦布尔

日子过得很紧巴,

但大脑、眼睛、双手却没有停下来。

在这场旅行中,

他开始注意到建筑跟生活的关系。

因为年轻气盛,

所以喜欢大肆点评一番:

他鄙视那些穿戴假珠宝的俗人,

又对大量华而不实、毫无功能的

繁复装饰提出了质疑。

▽“可纳客”(土耳其木屋),伊斯坦布尔

▽庭院,伊斯坦布尔

埃于普的小街,伊斯坦布尔

穆罕默德帕夏清真寺附近的咖啡馆,伊斯坦布尔

▽耶希尔墓地,布萨尔,土耳其

他将自己的这些感受,

用绘画、写作的方式记录下来,

捕捉色彩、形式、结构、比例和材料,

试图去理解建筑的本质。

▽圣山

雅典卫城是旅行的终点站,

也是这趟旅行的高潮:

“在下午的阳光辐射下,

出现了金字塔形的圣山!”

▽卫城

” 我们从这么远的地方来,

在这方圆地界,

唯有它自己的庞大躯体当家作主,

面对大海。”

柯布西耶这样形容卫城。

▽卫城

“你会生出一种超乎人类命运的感觉。

帕特农神庙这架可怕的机器居高临下,

统治着游客的心情。”

▽伊维隆修道院平面图,圣山,希腊

“从事建筑艺术的人,

当他处在职业的某个时期,

头脑空空,心怀疑惑,

却要赋予一种死亡材料以鲜活形式。“

▽卫城山门正立面图,希腊

“ 他们一定理解,

我在一片废墟之中,

与那些无言的石头做着冷冰冰的交谈,

这种内心独白是何等伤感。

肩负着一种沉重的预感,

我离开卫城以后,

常常不敢设想有一天必须工作。 ”

▽帕特农,雅典

▽帕特农,雅典

▽帕特农外廊细部,雅典

这趟旅行是启蒙之旅。

四个月的艰难、惊喜、激动,

成了他人生中宝贵的财富,

他把这段经历记录下来,

整理成了《东方游记》。

▽罗马万神庙,意大利

1920年,

柯布抛弃了本名夏尔·爱德华·让纳雷,

更名勒·柯布西耶(Le Corbusier),

开启了属于自己的时代。

他在全世界奔波,

除了欧洲,美国、印度也有他的作品。

▽曾经的夏尔·爱德华·让纳雷

1960年1月,他这样写道:

“我声明,为防止不幸与意外的发生,

我将全部所有托付于一个管理机构——

勒·柯布西耶基金会……

它将成为一个精神性的机构,

意即,一个人毕生事业的保持与延续。 ”

▽柯布西耶自己设计了黑框眼镜

到了1964年,

柯布将费尔米尼教堂方案轮廓改小。

1965年初,

柯布写信给主教要求做出最终决定。

▽柯布西耶自己设计了费尔米尼教堂

1965年8月27日,

柯布因心脏病发作在死海去世。

在去世前一个月,

他还花了许多心思修订《东方游记》。

他重新注释了本书执意出版。

他特意在最后加上了一句

“我都20岁了,可我无法回答……”

就算过去半个世纪,

仍然难以忘怀那个流浪青年啊!

▽柯布西耶最终的归宿

1964年日本开始开放国外自由行,

第二年(1965年),

24岁的安藤忠雄掏出所有积蓄,

希望到欧洲看建筑。

他满怀期待地说:

“照片中的西欧建筑蕴涵着强劲的力量,

这是讲究细节, 强调与自然融合的

日本建筑所没有的。

我想到那个地方,

亲眼确认那股强劲的力量到底是什么。”

高中毕业后,

他 在大阪的一家旧书店内,

和建筑师勒·柯布西耶的建筑图册相遇:

“当时我还没有钱去买下它,

每次看完都会把它藏在书架下方的角落,

等待下次来时可以找到。”。

▽安藤忠雄收藏的柯布建筑图集

这趟旅程整整耗费了5个月,

他一路从横滨乘船至不冻港纳霍德卡,

又换乘西伯利亚铁路到莫斯科,

再经由列宁格勒到芬兰,

最后到达巴黎。

只是等他到巴黎时,

柯布西耶已经去世了。

两位大师遗憾错过。

但他还是去看了柯布的作品,

并且深受启发。

▽拳击手安藤忠雄 建筑师安藤忠雄

也许在世界流浪,

才算是最好的青春。

安藤忠雄《我的人生履历书》写到:

青春不是人生的一段时光,

而是一种心境……

无论多大岁数,

只要愿意挑战新事物,

就会产生新的可能。

[责任编辑:CX真]

网友评论:

已有0条评论

用户名: 快速登录